印度车上哈气写字电影剧情介绍: 建筑师只好对大家解释:“总是会有用处的……”但是,它指的是双年展上的艺术成果呢,还是村民的居住条件可以得到改善呢?抑或是二者?但我在困惑中觉得,似乎又都不是建筑师的真实所指。也许,从一开始,人们就误会了建筑师。
总之,数十年后,我第一次阅读建筑师写下的日记时,心中像落满了折断的麦秸,深深浅浅扎入皮肉,混沌而迷离,很难拔得出来,只能让血液去慢慢融化那种无以言说的痛楚,虽然,我本人并没有经历那场灾难。其实,在建筑师的年代里,重视纯技术的人应该不多,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其他。但建筑师为大家呈现的,首要的还是一种技术,而且是一种简单的技术,一种低技术,正与当时的潮流相悖。这也许才是使介入灾后重建的许多人大跌眼镜的缘故吧。
五
最终得到广泛认可的再生砖,其孕育的过程可以说并不顺利。而对于建筑师本人来说,也经历了一次难产般的再生,对此他始料未及。那段时间里,本来红光满面而精力充沛的他,变得憔悴了。灾区条件艰苦,用水困难,建筑师已长时间没有洗澡,躯体发臭,容颜黯淡,形象日益消瘦,乍看并不似个男人,而好像一位贫瘠操劳、因过度生育而虚弱了的村妇。有一天夜里,参与制砖的村民到帐篷去探望他,见到建筑师一身素衣,垂手站立,脚前放有一台简易型的滚筒式分离机,还在嗡嗡作响。他的面色像锡纸一般惨白,仿佛鬼魂一样,任凭黄澄澄的月光把帐篷照得透亮。建筑师好像正在苦苦思考,如何才能令自己变成一块砖,而这块砖是要立即开始无性繁殖的,迅速堆砌出大量的房屋,让灾后幸存下来的所有生物住进去—这就是唯一的目的,就像书法家要在宣纸上落上最后一笔那样。这样的艺术无疑是特别的,是他从未尝试过的。建筑师深深沉浸在自己的玄想中,定定地看着面前的机械,好像那是他的另一个身子。他因此并没有觉察到村民们的到来,而他们其实才是建筑师作品中的真实主体。所以说,这里面充斥了多少的矛盾啊。终于,建筑师的脸上绽露了临盆一般的浅灰色痴笑,嘴中微微发出了沼泽似的断续呻吟。而他和村民们的身后,帐篷之外,就是黑压压的、虽经重创却依然丰腴饱满的大地,傲慢地清醒着,大大咧咧覆压在亡灵们的身上,看笑话似的看着他们这活着的一群。人们都不敢吱声。这是灾区最神秘压抑的时刻。没有到过灾区的人,又怎么能感受到这种气氛呢?
Copyright © 2008-2023